第三極朝聖之旅 (上) | 聖母峰 Mt. Everest
地球除了南北兩極外,喜馬拉雅山區也因為其極端且嚴苛的環境,而有第三極之稱。這裡有14座超過八千公尺的高山,包含世界最高峰聖母峰(Everest)。要一睹聖母峰的風采,一般人最佳的選擇就是聖母峰基地營(Everest Base Camp, 簡稱EBC) 健行。而此路線上最美的景色,就是夕陽映照之下,猶如寶石閃耀的紅色聖母峰,這也是我此行的兩大拍攝目標之一。
要拍到這個景色必須先由加德滿都飛往盧卡拉Lukla,展開為期至少一週的健行,才能抵達聖母峰基地營。抵達盧卡拉後,因為我走的是環線,展開的則是為期十六天的徒步健行。海拔高度也將陸續突破三千、四千與五千公尺。也因此我將主線分成大約兩個階段:海拔三千- 四千公尺與海拔四千至五千公尺以上,照片中有這兩段路線攀登過程比較詳細的描述。
基地營雖然是攻頂聖母峰的起點,但其實無法看見聖母峰的峰頂。因此Gorak Shep旁、標高5643公尺的『丘陵』Kala Pathar,普遍被認為是欣賞聖母峰山容的絕佳地點。許多健行團會安排一天去基地營,隔天再登頂Kala Pathar看聖母峰日出。但因為我去的季節太陽並不是從聖母峰正後方升起,加上聖母峰高度高,等太陽高度高過聖母峰時,已經過了golden hour,同時也是不好拍攝的大逆光,因此選擇黃昏時再上去看被夕陽染紅山頭的列峰。
因此,為了要確保能夠拍到想要拍攝的景色,事前的拍攝研究與規劃是相當重要的。沒有如此,我就不知道要站在哪裡才能拍攝到聖母峰、攀登的季節中光線是如何落在聖母峰上,以及要攜帶怎樣的器材上山拍攝。而在高海拔攀登,甚至還包含要考慮如何調節體力,才能順利執行拍攝。最終在事前縝密的規劃下,我順利拍到我想拍攝的畫面。
而這樣的規劃方法,在任何的旅行中也都是適用的。在我的攝影線上課程中,我將深入地講解要如何進行完整且高成功率的攝影規劃,幫助大家順利拍攝到想拍的畫面。目前課程正在進行募資,期間有六折優惠與參加活動再享折價,詳情請見課程網頁:https://ps.yottau.net/3l2gu8